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别这样!笔趣阁无错版 > 第609章 熟女宗师的结局五千(第2页)

第609章 熟女宗师的结局五千(第2页)

她带着铁匣返回敦煌,却发现静语塔前已聚集数千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背着家传残卷,有的抱着祖辈遗物,还有的空手而来,只说一句:“我来做证。”

原来,在那两次钟声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见”。有些人听见父母临终前未曾说出的秘密;有些人听见祖先坟茔中的哭泣;更有甚者,能在雷雨之夜清晰分辨出空中飘荡的诵读声??那是十年前万人齐诵《思源谣》的余音,仍在天地间回荡。

赵砚秋主持“共书之仪”第二轮,开放所有忆墟档案供公众查阅。令人震惊的是,许多人在看到某段文字或某张面孔时,突然跪地痛哭,声称“这就是我梦里的那个人”。心理学家称之为“前世记忆投射”,而百姓只说:“是我们的心还记得。”

周砚兰则带领拾音队深入民间,建立“心声驿站”网络。每一处驿站都设有一枚复刻铜铃,凡觉内心有话欲出、却不知从何说起者,可抚铃静坐。奇妙的是,往往不过片刻,身旁的空白竹简便会出现字迹,内容正是他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其中一则记录令人动容:

>“我爹是当年放火的兵丁之一。他临死前抓着我的手说,那个抱着书跳进火堆的女人,眼睛一直看着天,没看我们一眼。他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眼神??不是恨,是悲悯。我想替他说对不起,虽然我不知道该向谁说。”

这样的忏悔信,短短一个月内收集了四百余封。它们没有被公开,也没有被销毁,而是被郑重封存于忆墟最深处的一座暗格之中,标签上写着:“宽恕之始。”

这一年夏天,朝廷终于做出前所未有的决定:由新任史官领衔,组建“真相编修局”,邀请民间代表共同参与修订国史。皇帝亲自下诏:“以往之史,多由权臣执笔;今日之史,当由万民共书。”

诏书颁布当日,全国鸣钟三响。

而在敦煌,静语塔却未响。

人们不解,唯有萧砚舟懂。他对身边弟子说:“因为它已不必再响。钟声不在塔上,而在每个人心里。”

秋天来临时,第一个“思源日”正式举行。

清晨六时,全国学堂统一开讲《实录》选段。敦煌小学课堂上,那位接过铜片的小女孩站在讲台前,用清脆的声音朗读:“真,是一个很难写的字,但它值得我们一笔一划去写。”课后,孩子们来到沙地上,继续描摹那个他们最爱写的字??“真”。

阳光洒落,微风拂面。

忽然,小女孩停下笔,仰头望天。

“怎么了?”老师问。

她指着天空,声音微颤:“我听见了……好多好多声音,像风吹过树林,又像很多人在说话。”

老师俯身倾听,什么也没听到。

但下一瞬,全班孩子都抬起头,纷纷举手:“我也听见了!”“他们在说‘谢谢’!”“还有一个姐姐在笑!”

老师怔住,随即眼眶湿润。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这是记忆完成了它的轮回??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觉醒,再到整个民族的集体聆听。

冬雪再降时,一座新的建筑在静语塔旁拔地而起。

名为“承忆堂”。

堂中无塑像,无牌位,只有一面巨大的水镜墙,每日清晨注入清水,傍晚自然干涸。据说,若在特定时辰凝视水面,能看到模糊人影浮现,或读书,或书写,或相拥而泣。守堂老人说:“那是回来的人。他们不是鬼,是记忆的化身。”

某夜,陈九娘独自值守,忽见水中倒影起了变化。原本映出的是自己苍老面容,渐渐却化作一位白衣少女,眉目清丽,嘴角含笑??正是青年时期的林素衣。

“你来了。”水中人开口,声音极轻,却清晰入耳。

陈九娘哽咽:“你一直都在吗?”

“我一直都在。”水中影点头,“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我就不会离开。你以为是我种下了钟声?不,是你们让我活了下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