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家继承北大年苏丹国的一切领土,並以此確定和吉兰丹的边界线,双方不侵入对方领土。
二、吴家不追究先前叛逃的陶公城贵族的罪责,同时也不追究吉兰丹收留他们的行为。但吉兰丹苏丹国需要密切监视这些贵族,若是他们有任何危害吴家的举动,吉兰丹需要立即抓捕,交由吴家处置。作为补偿,吉兰丹苏丹国需要赔付吴家五万两银子。
三、吴家以及吴家代表的暹罗,不再追究吉兰丹出兵相助北大年苏丹国並一同入侵宋卡的罪行。作为赔偿,授予吴家商船在吉兰丹全境所有港口的通行及贸易特权,关税为最低的一挡,並且日后若是吉兰丹给予了其他国家更低的关税,给吴家的关税也应当相应调整。同时,吴家的商船拥有在吉兰丹河主航道通行的权力,但不能进入支流。最后,吉兰丹需要再支付三万两银子给吴家,当做在这场战爭中吴家所受损失的补偿。
吉兰丹一共需要支付吴家八万两银子,分三年付清,但可以用砂金、胡椒等抵扣,折算比价按市价算。
在最终达成了共识后,吴志杰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站起身,向哈伦伸出手:“哈伦宰相,识时务者为俊杰啊,你们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此协议,对你我两家,皆是大有裨益。愿我们日后,能和睦相处,互通有无。”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也表示双方基本上確定了协议,不过还都需要带回去盖章確认,不过也不会有波折了,只是还需要些时间。
最后,在哈伦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吴志杰还不忘补了一句:“哈伦阁下,真的不考虑同我吴家合作,共同开採吉兰丹境內的矿產吗?眼下你我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你放心,肯定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哈伦动作稍顿,似乎在认真思索著吴志杰的意图,不过最终还是没有答应下来:“吴將军,此事过於重大,还是需要先上报苏丹才行,还是日后再商討吧。”
说完,哈伦疲惫的身影再次登船,匯入海面上的吉兰丹船队,但这一次,炮台下的气氛却截然不同。空气中满是尘埃落定的欣喜。
“成了!”吴文勇一拍大腿,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畅快笑容,“八万两银子,最低的关税,还能走吉兰丹河进去做生意!哈哈,志杰,到时候你六叔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
他看向吴志杰的眼神中充满了钦佩,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给吴家获得的利益远超预期。而且,他原本带兵来此支援,还以为要经歷一场恶战,没想到对面直接就认怂了,还送上了这样一份“大礼”,这实在太出乎他的预料了。
吴天佑也捋须微笑,脸中满是喜色:“好!好啊!志杰,此番你又是首功。”
吴志杰的脸上也浮现出由衷的笑意,连日来的筹划终於在此时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看著远处开始慢慢调整风帆,准备往南边返回吉兰丹的船队,沉声道:“眼下协议虽然达成,但人心难测,谁知道他们回到吉兰丹是否会再有变故,还是得多加小心。务必加固城防,整飭军备,水师船只也得加强巡逻,不可懈怠。”
两人都点头应是,隨后就下去宣布消息,布置防守了。
……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七日后,吉兰丹的船队再次抵达陶公,不过这次船只数量远没有上次那么多。领头的使者依旧还是宰相哈伦,不过这次他带来了三万两银子和盖上了苏丹印信的条约,吴志杰也拿出派人去取来的属於他父亲的宋卡城主印信,也在条约上盖了章。
最后,条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代表著双方都认同条约上的內容。
至此,陶公城的一切,正式尘埃落定。
……
吴志杰心中也彻底轻鬆了下来,接下来他就得返回北大年,和父亲商议下一步安排了。只是这陶公城地理位置关键,还是得留下足够的人镇守。
“文勇叔,陶公就交给你了!城中事务,以后由你全权处置,若有变故,保存实力为上,儘快派人將消息传回北大年,到时再做打算。”
“放心!”吴文勇收起笑容,神情变得严肃,隨后他用力拍了拍胸脯,“有我在,陶公稳如泰山!你们安心回去吧,大哥(吴文辉)还等著见你们呢!”
翌日清晨,陶公城港口。
吴家水师主力战船已集结完毕,吴志杰与吴天佑登上了最大的那艘红头船,他们只给吴文勇留下了六百人和一些船只,数量虽然不多,但眼下也不会有不开眼的人胆敢入侵这一座军事城镇,这点人倒也够用。
“扬帆!起航!”隨著吴天佑一声令下,巨大的硬帆在桅杆上“哗啦”升起,呼啸的海风顿时將整张帆撑满,不过这次他们回北大年是逆风而行,要比来时多上不少时间。
水手们喊著整齐的號子,绞盘转动,沉重的铁锚破水而出。以吴志杰乘坐的最大的那艘红头船为旗舰,其他船只紧隨其后,整支船队劈波斩浪,急速朝著北大年的方向驶去。吴文勇站在码头高处,目送船队远去,直到它们化作海天线上的一串黑点。
海上风浪呼啸,吹的吴志杰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站在艉楼上,最后看了一眼身后的陶公城,又转头看向前方浩渺无垠的大海,心中豪情激盪。
陶公已经拿下,北大年三府只剩也拉了,但他的地理位置註定了他只能等死,眼下吴志杰倒是不著急,他完全可以等五月雨季来临,北大年河河水充盈,足够行船之时再做行动,到时候有水路运送輜重,战事会轻鬆许多,到时也无需动用太多兵力。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发展,吴家在南洋的基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航行数日,北大年熟悉的港湾轮廓终於出现在吴志杰眼前。
不过与离开时的肃杀不同,此刻的北大年港恢復了不少人气,有不少工人在其上劳作,甚至还有一些外来商船停靠在了码头,看著是在休整。
北大年已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