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机场的路上,车窗外的天空看起来遥不可及。
从高架桥驶过,碧蓝的海水和柔黄的光线在京浜岛四周流淌。
车内的空调吹来了让人昏昏欲睡的暖风。
“咲夜那边,应该已经到机场了吧?”
长长的飞机云从视线尽头掠过,北野忍不住想到。
最后一次称重的时候,已经来到了503公斤这样对于牝马来说相当庞大的数字。
不过在运输过后,很可能会下降五到十公斤的重量。
提前积攒下来的能量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消耗。
荒山师那边,着重针对目白咲夜的后肢肌肉进行了训练。
出道就在门别地方跑着砂地赛道的目白咲夜,锻炼出了发达的前肢。
但出于各种的原因,后肢是相对缺乏力量的状态。
而中东方面是介于草地和泥地,需要利用上后肢力量的混合赛道。
“像初到中央的小栗帽一样,轻飘飘地发力。”
这是练马师与骑手商量后所选择的沙特德比跑法。
也就是和往前的几场比赛一样,留在中后团大约七到八位这样一个靠后位置的保守策略。
事实上,除此以外也没有多余的跑法可供选择了。
神经元抑制功能的缺少,导致咲夜的右后腿的反应先天就要比其它赛马慢上半拍。
即使是北野的保守治疗方案和泽普的蹄铁改善,也难以抹平出闸阶段的劣势。
而后肢肌肉的强化同样也是相当缓慢的进展。
考虑到目白咲夜跛行牝马的状况,荒山在训练上并未过多施压,而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谨慎控制着训练量。
通常来说,只有厩舍中其他赛马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样的程度。
以蜕变性的成长为目标的话,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虽然做了很多,却又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做的样子。
这就是北野在一月的忙碌后最大的感受。
每次训练结束都会从和田骑手那边收到反馈。
但大多是“感觉很好”、“背上的感觉不错”之类的模糊表述。
想着骑手方面是不是有什么话不方便说出口,于是从马主和兽医师担当的事宜中抽空到小林牧场进行了训练的观摩。
虽然通过肉眼观察得出“好像还行”这样的结论,还是有些不放心地问过了练马师的荒山。
“完全没有问题,人与马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状态。”
从紧绷着脸的荒山师那边收到了这样的回答。
训练结束后,和田骑手也照例给出了“不错”的简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