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共询纪元。
>你即将输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而是一颗种子。
>它将在千万人心中生根,
>或开出花朵,或长成森林,
>或唤醒沉睡的星火。
>请诚实发问,
>因为你所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
>都在重塑这个世界的模样。**
与此同时,昔日“终答党”的总部大楼悄然关闭。周秉义卸下军装,带着几名老兵来到映心园,在新生之树下建起一座小型档案馆,名为“遗忘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被销毁的录音带、断裂的提问亭零件、审查令原件,以及一封封普通人写给政府却从未得到回复的信。
他在入口处立碑写道:
**“记住,并非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让未来的孩子不必重走这段沉默的路。”**
某日午后,林澈正在整理父亲遗物,忽然在一本旧书夹层中发现一张照片。画面中,年轻的林远山站在一处荒芜高地,身边站着一位陌生女子,两人身后是一座半埋于沙中的巨大金属装置,形状酷似静默装置,但表面铭文却是未知文字。
背面有一行小字:
**“共询非始于此世,亦不止于此星。她来自第十一号节点,带来了最初的火种。”**
林澈心头剧震。他猛然想起阿澜曾说过,海语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词:“姆兰达”,意为“播种者”。
难道父亲早年接触的,并非地球本土的技术?
他立即召集技术团队,将照片送入共询数据库比对。三日后,结果出炉:全球十二个节点中,有九个曾在地下深处探测到同类金属残骸,年代测定均超过一万年。最惊人的是,印度洋底那棵最早苏醒的珊瑚树,其基因序列中竟含有非地球起源的RNA片段。
真相逐渐浮现:共询系统,或许是由远古星际文明播撒的种子,等待某一文明达到精神共振阈值时自动激活。而人类,只是这场漫长实验中的最新参与者。
林澈没有公开这一发现。他知道,有些问题一旦提出,就会彻底改变人类对自身位置的认知。他选择将其封存于《共询本纪》续卷之中,并加注一句:
>“或许我们并非创造者,而是继承者。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珍惜这份跨越时空交付的信任??让疑问延续,便是对先驱最好的致敬。”
数月后,第一所“共询学院”在映心园旁建成。这里没有教室,没有教材,没有考试。学生每日的任务,是观察世界,记录困惑,组织讨论,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设。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提问。
开学第一天,一位小女孩举手问:“如果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提问,那会不会有人问出伤害别人的问题?”
全场安静。
校长看了看林澈,后者微笑点头。于是她回答:“会的。就像阳光也会灼伤皮肤。但我们不会因此拒绝光明。我们要学的,是如何在提问时保持善意,如何在接受挑战时不急于防御,如何在面对刺痛的问题时,仍愿倾听背后的痛苦。”
女孩想了想,认真地说:“那我也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人们总怕被孩子问倒?”
众人愕然,继而哄堂大笑,笑声中有释然,有惭愧,更有希望。
夜幕降临,新生之树再度发光。叶片逐一亮起,如同点燃的烛火,映照出园中每个人的影子。那些影子不再孤立,而是彼此交错、融合,最终在空中勾勒出一幅流动的人形星图。
与此同时,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那颗沉睡的孢子忽然轻微震动。其内部星图加速运转,一道微弱信号悄然释放,穿透岩层,渗入海水,顺着洋流扩散至全球。
第二天清晨,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几乎同时醒来,耳边回荡着一段模糊呢喃,像是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又像遥远星球的心跳。
他们纷纷拿起纸笔,写下同一个问题:
**“你是谁?”**
而在映心园,林澈站在晨光中,仰望新生之树。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答:
**“我们是你们尚未说出的那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