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说的那样,他目前的活动范围仍在克里特自治国。虽然克里特已实际受希腊控制,但名义上仍属於奥斯曼帝国,因此韦尼泽洛斯尚未正式涉足希腊政坛。
在汉斯的记忆里,他直到1910年才在希腊本土正式开始政治生涯,並最终成为希腊首相。
『应该是来雅典观看奥运会的吧。』
虽然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理由,但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轻视这位未来的希腊国父。
仅仅在去年,他就策划並领导了“特里索叛乱”,儘管遭到列强武力干涉,他依然成功掌控了克里特,並迫使当时的克里特自治国行政长官——约尔约斯王子,也就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次子,被迫辞职。
克里特人民和韦尼泽洛斯希望併入希腊,但列强却对此持反对態度,而约尔约斯王子则倾向於顺从列强的立场。
『当然,约尔约斯王子本身的无能和手下官员的腐败,也是他失去克里特人民支持的原因之一。』
想想在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韦尼泽洛斯曾將站在同盟国一方的亲德派国王康斯坦丁一世驱逐,促使希腊倒向协约国,並最终使希腊成为战胜国。以他的政治手腕而言,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並不奇怪。
但这正是让汉斯不得不警惕的地方——
韦尼泽洛斯的立场並非固守某一阵营,而是以国家利益为优先。
但同时换句话说,只要希腊与德国结盟对他们更有利,他或许也会选择站在德国一方。
现在的外交局势已和原本的歷史轨跡有所不同。
如果希腊能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德国的盟友,那么巴尔干半岛的战局將变得更为有利。
『至少,比奥匈帝国要强多了。』
毕竟奥匈帝国那群饭桶,在保加利亚参战之前,连塞尔维亚都打不下来,简直丟尽了盟友的脸。
说起来,同盟国里真正能顶得住的国家,除了德国和英国,还真是屈指可数。
与其叫“三国同盟”,倒不如改名叫“协约国”还更合適些。
“男爵?”
“啊,失礼了,韦尼泽洛斯先生。您的大名,我早已久仰。”
“哈哈,是吗?”
“是的,您在克里特展现的手腕让我印象深刻。我正好想藉此机会,与您深入交流,结交一番。”
“我也正有此意。”
二人相视一笑,握住了彼此的手。
然而,他们的眼神中没有半分笑意,而是在审视著对方——
对方究竟是自己的盟友,还是一颗值得爭取的棋子?
外交的博弈,正式开始了。
。。。。。。
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紧紧盯著眼前这位悠然自得地品著咖啡的少年——那个曾救下赫赫有名的德意志皇帝的人。
他早已听闻这位少年的事跡。
毕竟,汉斯·冯·乔男爵正是那个促成德国与英国联盟的关键人物,而这曾被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外交奇蹟。
“外交界已经在私下称他为『俾斯麦的继承人』了吧?”
隨著大英帝国与德意志帝国这两大欧洲强国携手,希腊王国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