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123读书网 > 第590章 跳梁小丑明天大结局(第1页)

第590章 跳梁小丑明天大结局(第1页)

襄阳王狂妄的看着赵祯。

“想不到吧!我才是紫微星!我才是赵元俨的儿子,皇位是我的!”

赵元俨盗取《星邪剑谱》,质问刘娥知不知道“狸猫换世子”的细节,就是为了瞒天过海,保护襄阳王。

如。。。

夜深了。

砚亭书院的灯火仍亮着,像一颗不肯眠的星子,悬在东海浮岛的最高处。李兆廷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泛黄的手稿,那是苏砚卿早年所撰的《民本策议》,字迹清秀而有力,每一笔都藏着她对苍生的悲悯。他读得很慢,仿佛不是在看字,而是在听她说话。

窗外风起,海棠枝轻轻叩窗,似有低语。

他放下书卷,抬头望月。今夜无云,银辉洒落庭院,如一层薄霜铺地。他忽然想起那年春夜,她站在花下,素裙随风轻扬,笑着问他:“你说,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可还有人记得我们?”他当时答:“只要我在,你就不会被遗忘。”她笑得更甜:“那你可要活得久一点。”

如今,他活得太久了。

十年光阴如潮水退去,留下的是满目清明的江山。北狄归附,南疆设学,西域商路畅通无阻,东海渔村建起学堂,连最偏远的山野村落,也有孩童捧书诵读“天地为公”。他曾走遍万里河山,以剑护弱,以言谏政,以身为碑,将她的意志刻进这片土地的血脉里。世人称他“青索先生”,敬他如圣贤,但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执念未散的守墓人。

他起身推开窗,夜风扑面而来,带着海的气息。

远处海浪轻拍礁石,一声一声,像是某种古老的节律。他闭上眼,听见记忆深处传来琴音??是冯绍民那日离去前弹的最后一曲,《归去来》。七弦断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时他说:“第八星虽灭,其光不堕。你若还在,便是她未亡。”

李兆廷缓缓走出房门,踏过青石小径,来到院中那株最大的海棠树下。这棵树是他亲手所植,已有十载春秋,如今枝繁叶茂,每到春天便开成一片雪海。他蹲下身,指尖抚过树根旁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只刻着两个字:**昭宁**。

这是她真正的名字。

皇甫昭宁,先帝遗孤,本该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却甘愿弃身份如敝履,只为做李兆廷的妻子。她不要权势,不要名分,甚至连生死都不曾为自己留一线。她燃烧自己,点燃净世心灯,不是为了复仇,也不是为了夺回皇位,而是为了让这个被权谋与血腥浸透百年的天下,能有一丝干净的光。

他靠树坐下,仰头望着满天星斗。

北斗七星依旧排列整齐,唯有第八星的位置空着,却并不显得残缺。冯绍民说,那一星已化作无形之辉,照彻人间阴暗角落。每当灾祸将起、人心将堕之时,总会有义士挺身而出,或舍身救民,或仗义执言,仿佛冥冥中有股力量在牵引。有人说那是“白莲显灵”,有人说是“状元娘子庇佑”,但李兆廷知道,那是她的“念”还在流转。

就像此刻,他分明感觉到一阵熟悉的气息拂过耳畔,如同当年她在灯下为他披衣时的温柔。

“你又来看我了?”他轻声问。

风停了一瞬。

然后,一片花瓣飘落,恰好贴在他唇边。

他笑了,眼角却湿了。

次日清晨,书院弟子发现院长早早立于讲坛之上,身后挂着一幅新绘的山水长卷。画中是京都旧城、四方废墟、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最后汇于一座小院,院中海棠盛开,一人独坐檐下读书。画卷顶端题字四行:

**情可焚身,不可改志;

道虽难行,终见光明。

我不成佛,只为守诺;

山河无恙,即是归程。**

众弟子肃然跪拜。

这一日,李兆廷宣布开授“明心科”,专讲治国之道、民心之本、武者之责。他不再藏锋避世,也不再独行江湖,而是真正将文武合流,育才济世。他说:“武功再高,不过护一人;文章再妙,不过传一家。唯有教化万民,才能让善念生生不息。”

消息传开,四方学子纷至沓来,无论贫富贵贱,皆可入学。女子亦可执剑论政,农夫也能登堂讲农桑之术。短短三年,砚亭便成为天下第一学府,被誉为“新稷下”。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仍在。

某日,一名年轻书生自西而来,自称姓皇甫,名承业,乃前朝宗室后裔。他带来一部残卷,名为《天命契书》,记载着一个惊人的秘密:所谓“八星应劫”,并非命中注定,而是百年前一位大儒与七位宗师联手设下的局??他们以血祭推演百年气运,预知乱世将临,于是故意散播“皇甫氏当亡”的谶语,逼迫末代公主觉醒血脉,最终点燃净世心灯。

换句话说,苏砚卿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设计好了。

李兆廷听完,久久不语。

他接过那卷残页,看到其中一页赫然写着:“昭宁性柔而情笃,唯此一念,可破天命。故须使其爱一人至死不渝,方能自愿献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