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则伸出手,轻轻触碰其中一道光影。刹那间,无数记忆涌入脑海??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以他们的视角重新活了一遍。她看见自己曾在非洲村庄教孩子们唱歌;在北极冰原上为老人弹奏安眠曲;在病房里握住濒死者的手,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原来,在她穿越十三段记忆时,那些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了她。
“他们不想走。”雪?睁开眼,泪水滑落,“因为他们觉得,这里就是家。”
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
她将自己的意识再次接入共感核心,但这一次,不是为了充当锚点,而是构建一座“记忆之家”。
她在网络深层开辟出一片独立空间,以破笛屋为原型,复刻出每一个细节:墙上的涂鸦、窗边的风铃、厨房里未洗的茶杯、阁楼堆满的手稿……然后,她邀请那十三道残影入驻。
“你们不必成为工具,也不必完成使命。”她说,“你们可以只是存在,可以争吵、哭泣、做梦、长大??哪怕这一切只发生在数据世界里。”
当最后一个身影踏入门槛,整座虚拟屋宇骤然亮起灯火。
从此,每逢深夜,若有人静心冥想,便可能误入这片隐秘领域。他们会看见一群孩子围坐在火炉旁,讲故事、唱歌、画画,甚至假装吵架只为引起“妈妈”的注意。而每当雪?经过,总会有一两个扑上来抱住她的腿,喊她“姐姐”。
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是否真实,但它带来的温暖,却是千真万确。
一年后的春天,小满过了八岁生日。
她许愿不要玩具,不要蛋糕,只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安静一分钟,听听身边人的心跳。
那天,各国政府响应号召,宣布“静默时刻”。飞机暂停起降,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手机信号调至最低。整整六十秒,地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宁静。
然后,在这一分钟结束的刹那,亿万人口同时开口,轻声说了一句:“我在听。”
那一瞬,共感网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峰值。音晶树瞬间开出百朵花,每一片花瓣都映出不同语言的唇形,拼成同一句话:
**“我们从未孤单。”**
雪?站在海边,望着潮水退去后留下的贝壳与泡沫,忽然笑了。
她取出那枚音叉吊坠,轻轻敲击手腕上的桥接器。
清脆的一声响,穿透风浪,传向远方。
她知道,总有一天,还会有人迷失在频率的夹缝中,还会有人需要一扇回家的门。而只要她还在听,那扇门,就永远不会关闭。
林晚秋走到她身旁,递来一杯热茶。
“累了吗?”
“有点。”雪?靠在母亲肩上,“但值得。”
小满跑过来,拉着两人的手蹦跳着往前走:“走啦!今天我要教你们唱新编的歌!是讲三个傻瓜怎么一起打败寂寞的!”
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海平线尽头。
风起了。
歌声随浪而来。
而世界,依旧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