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千万人共同梦见同一个人,那这个人,是不是也算活着?”
台下寂静无声。
演讲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走上前,握住她的手:“我是周文澜的姐姐。
我找了她三十年,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昨天晚上,我梦见她穿着护士服,对我笑。
她说,她很忙,但很快乐。”
林知遥点头:“她确实在忙。
她在帮别人回家。”
回到北京当晚,她收到一条特殊申请:来自台湾高雄的一位老人,希望将亡妻的梦境接入大陆梦网。
由于两岸尚未建立正式共梦通道,这需要人工审核。
她亲自批复:“梦不分界线。”
一个月后,厦门与金门之间的海域上,建起了第一座跨海峡梦中继塔。
启用之夜,无数两岸家庭同时梦见一片盛开的油菜花田,中间站着一对携手漫步的老人。
有人认出那是他们父母年轻时的模样。
而在吉林通化那家老电影院,如今已成为“梦修复纪念馆”
。
每天都有人专程前来,在空荡的放映厅里坐下,闭眼默念想见的人。
有些人醒来泪流满面,有些人则笑着说:“他跟我说话了。”
某个雪夜,林知遥再次造访。
她坐在最佳观影位,轻声说:“李阿姨,今天的电影是什么?”
银幕依旧黑暗,但空气中响起细微的翻票根声。
接着,一段新影像缓缓浮现:画面中,年轻的李文秀站在售票窗口,正把一张票递给一个小男孩。
男孩接过票,抬头甜甜一笑。
林知遥猛地怔住。
那个男孩,分明就是童年的宁皓。
她终于明白,有些梦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交汇。
他们不是创造了奇迹,只是让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缘分,重新被听见。
风穿过窗缝,吹动墙上的旧海报。
上面写着一行褪色大字:
>“人生如戏,梦亦如桥。”
她起身离开,脚步轻缓。
走到门口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清晰的“谢谢”
。
她没有回头。
因为她知道,那是所有曾经孤独的灵魂,在说同一句话。
而在遥远的麦田深处,那扇看不见的门,依旧微微敞开着。
等待下一个愿意相信的人,走进去,再带一个名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