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直说你们专业根本没有,生活里没用武之地吗?看看这,这才叫把旅游管理和文旅融合玩明白了。”大姨拍了拍你的肩,“一会儿要见我们侨联的张女士,还有本市工商会的一位代表——姓瓦西里娃,她不太说嘤语。你到时候就一直笑就行了。”
你点点头,嘴角拉起个职业微笑。
“如果有人问你做了什么,就说你是我们资料编审团队的实习生,不用说太细——‘辅助文本策划’,听起来高端但不具体,谁都挑不出错。”大姨又用嘤语念了一遍这个词。
你跟着念了一遍。
“来,把这个徽章别上。”大姨从随身包里拿出一枚展会官方识别牌,贴着你胸口帮你别好。
低头一看,上面写着:“花洛文旅输出项目·实习策展辅助员”。
“展馆有个口号你要记住,”她拉着你往主馆走,“叫‘文化可感,源于真实’,这是主办方特别强调的。”
你心里“咯噔”一下,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里的资料夹。
——文化可感,源于真实。
再想想你来这里的初衷,和之前的那些被迫背上的“黑历史”…
忽然有些想躲啊。
可大姨已经把你推到展厅的门口。
“笑!”她低声说。
你露出微笑,抬头走进布展区。
馆内的光源全都调成了暖色,灯架尚未封顶,透出的金属吊梁像骨架一样盘踞在半空。左侧是大幅画布印制的“文旅共生”宣传画,右边是刚拼接完毕的透明展柜。
大姨带着你走到第一个人前。
“张女士!”她笑得热情,“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妹妹的女儿,正在读文化传播相关的本科,帮我们团队这次做资料审核。小姑娘认真踏实,有想法。”
张女士大概有五十多岁了,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戴着一副细框眼镜。
她看着你,点头笑了笑:“年轻人不错,有文化自信,来这边就对了。多看看、勤动手,跟着你大姨,能学到不少。”
你双手接过他递来的名片,嘴角礼貌一勾:“谢谢张女士,我会好好学习的。”
“我听说这次有个节气茶艺互动展位,是你们那边搞的?”她问。
你还没来得及答,大姨已经顺手拿出一份折页彩页递过去:“就是这页,‘时令有味,花草有语’,我们打的就是文化+感官+记忆的概念组合。”
张女士扫了一眼:“不错,这种讲述方式国外观众能接受。”
“后面还有很多模块,是我家小孩在整理,咱们家孩子就是有脑子。”大姨说完,拍拍你,“走,介绍给‘老瓦’。”
有了之前的不好预想,你心里其实有点抵触应酬,但大姨的语气容不得你拒绝。
你被带到一个身形魁梧、皮肤白得发灰的中年女人面前,她一身军绿色西装,站姿如铁柱。
“瓦西里娃代表,”大姨笑着换成口音极重但十分自信的俄语,“这位是我们团队里的花语策展助手。”
女人点点头,嘴唇抖了一下,和大姨聊了起来。
“她问你有没有去过洛丝首都。”大姨赶紧翻译。
“去过一次,坐船看了涅瓦河夜景。”你点点头。
瓦西里娃脸上的线条松动了一点,又说了句什么。
大姨翻译:“她说她相信文化是桥梁,不怕年轻人经验少,就怕年轻人不认真。”
你微微一笑:“我会认真。”
又说:“我会好好学洛丝语的。”——这可是你特地学会的一句洛丝语呢。
这话一说,瓦西里娃女士看起来有些冰寒的面庞瞬间融了雪似的,很是满意的和你握握手。
瓦西里娃女士是展会的洛丝国方的代表,多得是人要来和她打招呼,而这次展会的重头戏毕竟还是其她人的各种产品商展,而不是大姨这边的文化交流版块,是以她很快告别。
而你这边应酬也要继续,大姨拉着你走向下一个人。
你在人群中周旋,听她重复着介绍词:“这是我妹妹的女儿…对,就是文化资料审核那一块…”
“对,她成绩可好了…”
“我妹妹的女儿…在国内的时候就懂事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