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叶流玉的灵魂不属于大周朝,她来自不同时空的、遥远的华国。在那里,她的朋友们总打趣叫她“叶博士”,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我只是博士在读,还没拿到学位证”。
朋友则不以为意地附和:“早晚的事,早晚的事,你谦虚什么。”
叶流玉不是谦虚,只是实事求是,毕竟在拿到学位证之前,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但叶流玉再谨慎,再有先见之明,她也仅仅在延毕、退学等常规思路打转,她没想过她博士毕不了业的原因居然会是——
她穿越了。叶流玉红着眼睛出了屋门,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今日的午餐比平日里还要更丰盛些,还有一碗装得满满的冰酪,明明时迩说冬天不能多吃,袁嬷嬷也说不让时迩做了。
但它还是出现在了桌上,大概是想哄哄她吧。
叶流玉沉默地吃完饭菜,然后又大口大口地吃冰酪,等冰酪碗空了,她把脸抬起来,对袁嬷嬷说:“嬷嬷,我从今日起都有正事要忙,每日只有一个时辰跟你学规矩,这一个时辰我会尽心尽力,绝不偷懒,麻烦你把内容压一压,尽量精练些,先学最主要的。”
袁嬷嬷看了眼叶流玉的神色,她知道这是命令,不是商量,即使叶流玉平时很好说话的样子,但此刻的她很强硬,不容反驳。
袁嬷嬷应道:“我提前准备着一个时辰的内容,准备妥当些,小姐你又认真,这样进度也不会慢多少。”
叶流玉点点头,又让院子里的人都过来,宣布道:“我娘和祖母她们在庄子里住着,我一个人守着宁远侯府,实在太想他们了,我要去看她们。你们愿意陪我去的明日就跟我一起去,不愿意的就留着看好西泠阁。”
这个消息可谓是非常突然,一瞬间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如意心中嘀咕,看着姑娘这张面无表情的脸,如何也看不出她在思念亲人。
袁嬷嬷却笑起来:“姑娘孝心可表,思念母亲祖母太过,方才都哭了一场,我去找管家说,让他多给你带几个小厮,护着我们去农庄。”
叶流玉也微微一笑,这位袁嬷嬷可真妙,太上道了。
看,她其实不用费尽心思在内宅折腾她不擅长的事,只要她够强,身边自有聪明人帮她找理由,想办法。
不过如今她是借太后之势,日后她要多靠自己。
叶流玉学的农学,凌晨肝论文猝死了,转眼就到了大周朝的叶流玉身体里。
原身前几日刚满十五岁,出于一些曲折又狗血的原因,她从小长在外面,对自己是宁远侯唯一嫡女毫不知情。前些日子养母去世,她才知道自己的身份,来皇城找到顺天府,靠信物进了宁远侯府的门,紧接着大病一场,里面的芯子换成了博士在读生叶流玉。
叶流玉上高中的时候也看过几本小说,一开始搞清楚这些背景,她只感叹,好一个俗套的开局。
估计在晋江随手一搜,这个开头的能找到好几百本,但后来叶流玉才发现——叶流玉妆点一番,前去正厅见叶栖棠的表哥,不知来者善不善,但见一面就知道了。
如意是个爱漂亮的姑娘,她的审美极佳,就连袁嬷嬷都赞一声,她会选衣服。
叶流玉上穿短身竖领对襟衣,四团窠纹章纹样,袖口收成鱼肚形,腰两侧开叉,下身如意给叶流玉配了条侧褶马面裙,桃色缠枝莲地凤斓妆花缎,十幅裙幅,行走间湘纹飘逸。
袁嬷嬷这两日的紧急培训效果不错,走起路来颈直肩平,下颌微收,腰臀不动,起码叶流玉迈入正厅的时候,在陆暄和眼里,她很有个大家闺秀的模样。
都说叶流玉长得像宁远侯老夫人年轻时候,如果是真的话,宁远侯老夫人这些年可真是大变样,叶流玉雪肤花貌,宁远侯老夫人如今却是肃穆得只剩厉色。
陆暄和今日休沐,昨夜被谢元衡那番话闹得彻夜难眠,谢元衡向来有的放矢,不会空口无凭地胡言,想必是他发现了什么端倪所以才与他说换婴之事有蹊跷。
干想是想不明白,还是决定先与这位叶二小姐见上一面,摸摸底细。
可惜叶栖棠和叶流玉两人都长得不像母亲,否则通过看脸就能窥见几分换婴之事的底细。
她这不是狗血言情故事,这是个无限流恐怖故事!
在大周,她过上了一种新奇的生活方式,一种死了活、活了死、死了又活的日子。
对于叶流玉来说,在大周活下去,比发SCI还难,毕竟她以前是真的发了SCI,现在也是真的在大周反复暴毙。
只要她一死,就重回刚穿越来的这一刻,现在已经是叶流玉第七次在这张拔步床醒来,之前每一次的存活时间最多都没超过五日。
问现在的叶流玉有什么感受?
叶流玉觉得十二个字足矣——
想活也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掉。
努力做完心理建设,勉强把自己哄好,叶流玉半死不活地从床上起身,撩开帐幔,感受着这具躯体的疲惫与虚弱,原身生的那场病让她底子虚得很。
帘子一拉开,两个侍女就凑了过来,在一声声“二小姐请抬抬手”、“二小姐这个可以吗?”中,两个侍女有条不紊地伺候她穿衣洗漱梳妆。
刚穿来的时候叶流玉还会慌乱,重开多次的她可谓是驾轻就熟。
叶流玉想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她只抢过来自己洗脸,这层层叠叠繁复的衣服她确实不太会穿,复杂的发髻她也梳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
等被摆弄着梳妆完毕,已是辰时,朝食送进屋中,叶流玉扫了一眼,早餐很是精致丰盛。
侍女把餐点铺开了一小桌,桌面上有一碗酿瓜,一碟三和菜,一盘千里脯,一碗春不老乳饼,一碗水滑面,一碟五香糕,几块松花饼,还有碗添了十几种干果的白糖粥。
当然这些菜叶流玉本来也分不清叫什么名字,但听过七遍介绍的她对它们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