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婕觉得自己比刚才更明白一些了:想来,沙姐姐是唯一答应他,绝不会改变小木屋整体结构的租客!
“经营小卖部的那对夫妻,年龄虽然不大,跟我的族别也不一样,但是,我就是愿意把屋子租给他们。”老人家语气浅浅道。
时婕这才想起来:沙姐姐是回族,而眼前的这位老人家则是图瓦人!“那间木屋,是您当初。。。。。。亲手建造的吗?”
老人家沉默了片刻后,轻轻点了点头,“嗯,跟我家老太婆一起建的。”
听到他再次提起已故老伴,时婕心里突然有些不好受:仿佛年龄越长,越听不得生离死别的故事。。。。。。
“你说那里亮起灯的时候,很好看。”老人家精准复述出刚才,时婕那番讲述中的关键信息。
“没错。”时婕果断地点了点头,“其实。。。。。。说句实在话,白天看那些木屋时,我其实并没看出太多特别之处。”
老人家并未应声,而是继续鼓捣着树海的“新窝”。
“那盏夜灯亮起的一刻,我突然觉得它太美了,好像一下子就被击中的感觉,所以我觉得那间木屋,仿佛是只属于夜晚的!”时婕语气间,透出喜爱与欣赏之意。
老人家闻言,开口追问了一句,“你知道那间小卖部的名字,翻译成汉话,是什么意思吗?”
“名字?”时婕下意识回忆了一下:之前,是由自己亲手剪辑完成了,那些关于小卖部的视频素材,不止一次看过挂在小屋门口的那块牌匾——“萨仁超市”!
于是便试着说出了答案,“是叫萨仁。”
“嗯。”老人家轻轻点了一下头,“那你知道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具体意思吗?”老人家问得很耐心。
时婕微微怔了一下,而后,轻轻摇了摇头。
“那是‘月亮’的意思。”老人家如实相告,“而你提到的那盏夜灯,其实也是当年我亲手做的,等到天黑以后亮起来,就像是挂在家门口的月亮。”
时婕闻言,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话?确实是被老人家的解释,深深地触动到了:原来,“萨仁”这个名字,也是沙姐姐从老人家这里“继承”而来的啊?而且,它竟然还有一个如此美妙的寓意!而门口的那盏小夜灯,与悬挂在夜空的明月,其实是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
此刻,将这些细节联系在一起想,只觉得未免也太浪漫了吧?再次细细打量眼前这个略显寡言的老人,突然觉得他不只是一位民族木制工艺人,更像是一个懂艺术的建筑师啊!
眼前的这栋木屋,是由他亲手建造的;沙姐姐的那间小卖部,也是他亲手搭建的;而此刻,正被他鼓捣着的,属于“树海”猫咪的新窝,仍是由他制造的!这一件件的作品,好像皆能证明这一点——他是天才。
“关于那间小卖部的微缩景观,你的困惑点,具体是什么呢?”老人家将话题再次拉扯回起点。
时婕微微思索了片刻,终于明白过来了:刚才,自己跟老人家的那几轮问答,其实更像是接受了一场来自他的“测试”!当他听到自己想要制作“小卖部微缩屋”的初衷后,才算是给出了可以向他请教的准允!
于是,时婕将关于选材方面,自己突犯困难症的难题,讲给这位老人家听了。
“其实,在禾木的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是可以为你所用的材料。”老人家利落地给出了回答,似是并没思索太长时间。
“处处都是?”时婕一时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