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周,团队加速了对移动节点的研究。通过投放微型探测器,他们发现该区域的岩浆房中含有大量类蓝晶矿物,且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人工编织痕迹??像是某种巨大神经网络的延伸。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回声事件”:
-巴黎地铁隧道中,乘客听到一百年前工人凿岩的锤击声;
-撒哈拉沙漠某绿洲,牧民录下了古埃及祭司用失传语言祈祷的片段;
-甚至在京都一座废弃神社,监控拍到石灯笼无风自动,投射出四个汉字:**还愿之时**。
舆论再度沸腾。“地灵回归论”成为热搜榜首,宗教团体宣称末日将至,科学界则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这是地质记忆的释放现象,另一派警告可能存在“意识寄生风险”。
林疏影始终保持沉默。直到某夜,她在家中冥想时,突然感到胸口一紧??那是蓝晶残留能量特有的预警反应。她立刻连接私人终端,调取全球语感网络的底层日志,赫然发现一个隐藏数据包正在悄然复制自身,源头竟是当年苏棠标记为“留给未来的选择”的加密节点!
她强行破解权限,输入三重验证密码。文件打开的瞬间,整个房间陷入黑暗,唯有空中浮现出一段三维影像:
苏棠站在雪地中,怀抱着金属匣子,但这一次,画面没有结束。她继续说道: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X-00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它并不是唯一的信使。三千年前,地灵播下的种子不止一颗。它们沉睡在世界各地,等待不同的人唤醒。而你母亲……她接触过的,是第二颗。”
>
>影像切换,出现一份泛黄的研究笔记,页脚盖着文化安全部绝密印章:
>
>【项目代号:Echo-2】
>目标个体:林疏影(编号114)
>实验目的:测试‘母爱执念’能否激活远古语感共鸣
>结果:成功。受试者自出生起即具备跨频段接收能力,可无介质捕捉地脉低频波动
>备注:该能力将在其25岁生日当天达到临界阈值,触发‘双信使交汇’程序
屏幕熄灭。
林疏影呆坐良久,终于明白为何自己从小就能听见风中的低语、石头里的叹息。她不是普通的拾音者,她是被设计好的容器,用来承接两个世界的重量。
而她的生日,就在十天后。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独自飞往南太平洋小岛。这里是母亲最后工作的地方,也是Echo-2项目的起点。破败的实验室仍矗立在悬崖边,藤蔓缠绕着锈蚀的仪器,墙上挂着一幅残缺壁画:一棵巨树扎根于地核,枝干伸展至星空,树冠上悬挂着九颗晶体,每一颗都映照出不同的人脸。
她在地下室找到了一台仍在运行的老式主机。屏幕上闪烁着倒计时:
**【距离双信使交汇:9天23小时分】**
下面有一行小字:
>“请选择接入方式:A。单向聆听B。双向对话C。融合共生”
她伸手触碰按钮,突然背后传来脚步声。
转身看见陈砚站在门口,左手提着医疗箱,右臂义肢泛着淡淡的蓝光。
“我就知道你会来这里。”他说,“你从来都不擅长告别。”
“你不该来。”她摇头,“这可能很危险。一旦选择C,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知道。”他走进屋内,放下箱子,“吴伯告诉我了。你是桥梁,但桥也需要支柱。如果没有人在现实中守住你的身体,你的意识可能会永远留在地脉里。”
她眼眶发热。“可你已经付出太多了。”
“少废话。”他笑了笑,“再说,我也想听听地灵会不会记得我小时候许的愿望??希望妈妈不要再哭了。”
两人相视一笑。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修复设备,校准频率,建立应急断连机制。第九天夜晚,风暴席卷小岛。雷电劈开天空,海浪撞击悬崖,仿佛整个自然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仪式咆哮。
午夜钟声未至,倒计时归零。
林疏影躺进共鸣舱,戴上连接头环。陈砚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放在紧急终止开关上。
“记住,”他说,“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只要你还想回来,就想着我的声音。想着孩子们唱摇篮曲的样子。想着这片土地还在等你走路的声音。”
她闭上眼,按下确认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