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除夕夜的零点,就是灶王爷下凡的时日,那时候百姓放炮迎接,就是接灶,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说到底,这些东西都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朴素愿望罢了,希望日子能安稳幸福美满,可就是这样的目标,从来不能说容易。
罗老娘操持好仪式,回头将罗学云拉到院子,一个劲的叨咕,让他尊重神仙,尊重祖宗,不然今天得到的美好一切,都可能会被上天惩罚而夺走。
第183章下雪和全家福
罗学云只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等到第二天大姐过来才知道,老娘不仅来了自己家,也去大哥家检查嘱咐,生怕小两口不懂事疏忽。
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没两天,天象忽变,开始刮邪风,地上干冷干冷的。
棉衣棉裤,棉帽棉手套,走在外面都有点扛不住。
各家各户连忙清出火盆,开始经典活动围炉闲话。
最低档的火盆,是瓦的,大概脸盆大小,装满泥巴后,直接在上面架起柴火烧。
还有些专门烧制的,带把手的瓦盆,用来盛红炭,给老头老太太拎着用。
调皮的孩子喜欢模仿,便捡些小瓦罐或是铁碗,钻孔穿绳,专挑屋里火红的炭钳到自己的小炉中,出去跟伙伴玩闹,等炭灭了,再回家补充弹药。
玩个大半天,丝毫不疲倦,爹娘再骂都没用,非得自己衣服湿透或者燎出口子,挨了顿猛揍,才能消停两天。
再稍微有条件的,就是破的搪瓷盆装泥巴,架柴烧。
本质跟瓦盆没区别,但是你家舍得用搪瓷盆,不正代表有钱。
别人家谁不是缝缝补补,能用几年用几年。
至于最高档的,应该只有罗学云家。
木架子搭成正方形底座,扣一个铁锅,烧的不是柴火而是木炭。
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坡上人纷纷来见识,瞧新鲜,看完后却一个摇头赛一个猛。
他们未说完的话语,全让罗老爹一个人讲完。
“这么丁点火星,(温度)根本不上身,别说架锅烧菜,旁边放个红薯,恐怕都烘不熟。
你就是没经验,被人骗了,买这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还乐呵。”
罗学云心想,老屋是土坯房,没有粉刷,没有电器,嘎嘎大火咋烤都没事,我这屋子可是洁白内墙,沾点烟火就发黄起垢,丑了吧唧。
温度小怕什么,多架点炭,照样让人不敢近身。
没别的,有钱。
冬天冷,菜一出锅就凉得很快,罗学云自己一个人吃饭,可以不盛出来,在厨房就着锅吃了。
可是人多不行,必须得加热锅。
热锅一般都是铜制,中间有个柱状烟道,像烟囱一样凸起,周围是环状锅,盛汤放肉。
玉阑地区,再穷的人家,待客的时候,桌上都得有一个热锅,炒菜上桌吃一半,微微变冷后,得加到热锅升温。
烧热锅的红炭,便是从锅灶余火和烤火盆中取的。
这物尽其用的方法,是劳动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