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让她尝两辈子的苦吗?
低头看了看枕着自己胳膊睡姿乖顺的人,几息后,骆峋点了她几处睡穴。
而后缓缓抽出胳膊,起身下榻。
回了元淳宫。
刚进书房,朔蜂悄无声息地现了身,“主子,近几月确有人与董家人接头……”
。
梆!梆梆!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梆!梆梆!
宫外,离主街不远的抄手胡同里,四更天的梆子声从不远处传来。
某座破旧的小院子里,后罩房。
董家从村子里逃出来之后,在凤阳府某个偏远小县城里落了两年脚。
之后董家老太爷给人抗货时不小心被货砸死了,主家赔了董家一笔银子。
陈月娥想给儿子治脑子。
加上他们家小女儿也快到说亲的年纪了,也是打着攀高枝儿的算盘。
所以加上秋穗娘和老太太,一家六口就一路紧赶慢赶来了天子脚下。
京城的开销可不是外地一个偏远小县城能比的,单是一碗馄饨就要十五文,够买五碗小县城里的馄饨了。
更别提安家的房子。
别说董家没多少银子,便是能拿得出来钱也没门路租,更没门路买。
所以他们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得以落脚。
刚开始住的地方在前门外大街大栅栏附近的羊肉胡同,就是在一个又破又小的院子里租了两间倒座房。
这地方虽说瞧着不好。
可离热闹地段不远,正应了越是繁华的地方越是需要劳力人工一说。
陈月娥在一家不大的酒楼里找了份洗盘子的活,她男人董大力还是给人搬货。
秋穗娘则负责在家照看老太太和董茂生,以及当时在家备嫁的董娇杏。
董娇杏四年前嫁人了。
嫁的是个卖杂货的小贩,是她自己外出看上的,当时可把陈月娥气得不轻。
她可是指着董娇杏嫁个富贵人家做太太的,她也好捞个富家夫人当当呢。
可惜气归气。
那会儿董家在京城待了近两年,陈月娥也知道这地方的富贵人家他们这种平头百姓有多不好挤进去。
闹了几场,倒也认了命。
而就在今年的二月底。
秋穗娘出门买东西时跟董茂生因槛儿闹了一场,当时突然冒出个人,问他们知道的槛儿是不是姓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