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杨大勇会这么快娶媳妇可是谁也没想到的,要知道之前只是在看亲事,可根本就没看定哪家。
可眼下却突然要成亲了,而且还是在杨初夏的前面,杨初夏定的是八月初八,杨大勇却定在八月初二,相隔不过几天。
在这之前村里也还有几家娶妻嫁女的,是以一连一两个月杨树村都是喜气洋洋的。
而如今这份喜气到了杨理正家,又浓郁了三分。
说起来也实在是杨大勇的亲事太过波折了,当年等那什么钱玉花等了几年,结果啥也没等到,后来又和沈秋定亲,结果沈秋那小蹄子却嫌弃杨大勇不够富贵又退了亲。一蹉跎就是到现在,都二十多岁了,在古代可是正宗的老男人一个了。
☆、689未来小婶子
如今老男人终于解决人生大事了,杨理正老两口子怎么能不高兴?就连常年在外面跑的儿子也回来了。
“娘,晌午饭我就不过去吃了。”一大早的杨初夏就和王氏说道。
王氏等下还是要过去杨理正那边帮忙的,昨天下午已经在那边忙了一下午了。
“去吧,回头帮你大勇叔迎你小婶子,这个你堂奶奶昨晚就和我说了,娘应了,咱们村年纪大的姑娘都嫁出去了,没人迎亲呢。”
这个迎亲,却不是指男方去女方家迎亲了,而是当地的一种习俗,新娘到婆家的时候,婆家会找几个未婚的小姑娘到时远远的迎上去,最后还要留在新房陪着新娘的。
,位小婶子,才终于知道自己没有想错。
那刘家可不是贪财么,听说她堂奶奶给出去的各种礼钱折合三十来两银子是有了,三十两银子什么概念?都能盖房子了,够一家人几年的花销了。在这过去,人家去你家下聘多少东西,除去肉鱼之类,其他的衣服布匹要是有首饰那都是要给姑娘带到婆家的。
甚至娘家还要再添些,这才组成新媳妇的嫁妆,可这位小婶子的,就两个包袱?
她自己抱了一个,身后的那也不知道是她嫂子还是妹子,也提了一个包袱。
最关键的是包袱皮都不是新的,再看看这新娘子,穿的却不是喜服,就是普通的一套红碎花棉布衣裙,头上盖了个红盖头就完事了。等杨大勇挑起盖头的时候,头上就是簪朵红色绢花,连根银簪子都没有。
杨初夏目光闪了闪,见那位小婶子眼圈有些泛红,估计也有些难过吧。
等她去灶房那边转一圈的时候,就发现堂奶奶脸子很是难看。
杨初夏不由的有些同情他这大勇叔,怎么回回说的媳妇都那么不大好呢?这回这个,先不说人怎么样,可光看这岳家的做派就够呛啊。
☆、690小婶子的姐姐
等她转了一圈,再回到新房里,就心道那到底是新娘子的什么人啊?满屋里乱看,乱找的。
“小婶子,你饿不饿?”杨初夏站在新房门口突然就出了声,手里还端了碗鸡蛋汤,拿了两盘包子。
屋里的人听见她的声音明显的愣了一下,正在翻箱子的手也是一顿,杨初夏又道,“那个箱子里是装衣服的,什么都没有。”进了屋杨初夏还顺便提醒了她一句。
“呵呵,我就随便看看。”被人撞见了,多少还是有些尴尬的,就呵呵笑道。
杨初夏笑笑便没再多问,又转向杨大勇的媳妇刘氏,“小婶子,我端了些鸡蛋汤来,还有几个肉包子,您先吃点垫垫肚子。”
“多谢你了。”
刘氏明显很感激,待细看杨初夏的时候,明显满脸的惊艳,心道这个姑娘长的还真好看。
惊艳过后便低下了头,可能是新嫁娘有些娇羞吧。
倒是屋里另外一个人听杨初夏说的肉包子,忙到桌前拿了一个塞到嘴里,还一边嘀咕道,“二妹,这二妹夫家还真不错,我刚才可注意看了,那肉鱼可真装的满,还有一盘一盘的大螃蟹呢,我天,每个桌上都上那么一盘子那得多少钱啊?妹子你可真有福气,以后爹娘和哥哥弟弟多少也能跟着你沾些光了,唉我就不成了。”
听她越说越不像,刘氏就有些不高兴了,“大姐,你胡说八道什么呢。”见杨初夏还在屋里,自家姐姐还那么说,刘氏很是脸红。
杨初夏决定自己不说话,听听这小婶子的姐姐还能说些什么。
“二妹,我怎么就胡说了,难道不是么?瞧你成个亲就给家里赚了三十两银子,你是没看见咱娘那高兴的,脸都笑的抽筋了,还有咱爹,喝了酒一个劲
!